绿道的专家之见 易兰唐艳红女士受邀《中国花卉报》专访
随着国内绿道建设的热潮,围绕绿道的探讨渐渐多了起来。近日,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唐艳红女士受《中国花卉报》的邀请,对目前国内外绿道进行了深度的评析。
以下是《中国花卉报》刊登的全文内容。
广东巽寮湾用沙坝保护起城市海岸线
高大的树木遮挡炎炎烈日,清新的空气让身心倍觉舒爽,开阔的路面延伸至远方……在很多人心中,这就是对绿道的第一印象。2010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由6条省立绿道和众多深入城市内部的城市绿道组成的珠三角绿道网,在构筑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的同时,也为城乡居民亲近自然提供了新的绿色开敞空间。自此,全国掀起绿道建设热潮。时至今日,绿道建设依旧方兴未艾。
但是,在一个个项目建成后,随之而来的既有城市建设受益于绿道的褒奖声,也有因规划不当或建管不利出现的负面报道。此时,围绕绿道建设的探讨渐渐多了起来。反思之前的大张旗鼓,专家指出,绿道建设并非是在道路两侧增绿添景,或是“风景画”中的自行车道,其涉及学科、涵盖内容庞杂,且需要来自政府、业界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目前绿道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内伤”,也在告诫我们:理想美好,现实残酷。如果想让中国的绿道之路走得更长久,我们还有很多“功课”需要补习。
回顾历史 科学理解绿道定义
绿道规划建设的源头,可追溯到美国风景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1867年完成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及波士顿其他的公共绿地连成系统,长达25公里,在地域上连接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剑桥3个城区。其后,查尔斯艾里托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公园系统的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服务范围扩大,其间共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美国人查理斯·莱托(Charles E. Little)在其1990年的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对“绿道”的定义概括了如下范围: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将公园、自然保护地、文化历史古迹,及其他名胜区之间进行有利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面上讲,可以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大道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在了解了绿道原本的定义后,我们也能更科学地解读绿道的概念和功能。”ECOLAND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裁唐艳红表示,首先,绿道不只是一个线状公园。它是一种更生态的概念,指城市中呈带状的绿色开放空间串联起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绿地,并形成一个系统。其次,绿道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绿色出行的林荫自行车道,其功能就是娱乐和可选性的交通。绿道是生态保护的一部分,绿道的一切都是关于人和他们对于土地的尊重与热爱。此外,绿道肩负着生态保护教育的责任,它是保证今天与未来生活质量可延续的连接纽带。绿道是人们对于本地区未来理想环境的投资,是人与自然中其他动物和植物共存的绿色开敞空间。
山东日照阳光海岸架空的人行通道保护了下层生态廊道完整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5种类型。城市河流型、游憩型、自然生态型、风景名胜型、综合型。说到绿道,除了享有极高知名度的“翡翠项链”、 波士顿大挖掘等“美式”典范之作,欧洲在绿道方面也是“战绩”颇丰。
与“中式”绿道不同,欧洲的绿道规划建设更多地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建有国家尺度的生态廊道、生境网络等生态基础设施。尤其在英国,野生动物廊道的概念逐渐发展到绿色网络,强调野生生物线状开放系统的潜在疏导功能,利用绿色景观途径将城市发展引向接近自然保护的城市规划。
建成于2009年的茱比利绿道,具有60公里长可供自行车使用者和步行者使用的绿道,在英国新景观中最为知名。此外,1998年1月欧洲绿道联合会成立,它的出现为欧洲协作进行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跨国绿道系统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协调机制。
分析这些经典的绿道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功能和内容:其一:自然保护,保护自然的廊道使野生动物可以通过;其二,公平的游憩地,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其三,文化保护,由于沿河会有很多历史的和文化的活动出现,它们具有保护价值。
绿道选线有讲究 单元设置完善体验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曾获“2011年全国人居范例奖”,住建部还将2012年首届“广东绿道讲坛”移师北京举行,要求全国11个省市建设系统的人员参加论坛,学习其先进经验。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看来,绿道最大的成功是唤起了一种意识,推广了一种新理念,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新方式。他说,广东城市目前面临的生态、宜居等问题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因此,绿道建设有四个目的:保护外围地区的生态;改善城市的宜居水平,为自然环境好的地区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为市民骑车、步行提供更好的环境,以减少汽车的使用,为降低PM2.5做贡献。
国内绿道建设多是借用美国的经验,但国内对其休闲功能的需求更为突出。马向明表示,我国的绿道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由于城市内缺乏慢行空间,于是国内在进行绿道规划建设时“自然而然”地就向自行车道这一功能有所倾斜。“绿道起源自美国,它之所以会出现与西方人喜欢去郊外远足有着密切关联。但是,远足功能目前在国内的需求非常有限,这一文化尚在形成之中。但是民众对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休闲活动的需求在中国城市具有共通性,因而休闲功能的实现成为目前国内绿道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关于“中国式绿道”的特征,唐艳红指出,绿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生态修复的发展进程。当我们强调“行人与自行车的游憩线路”这些类似于美国的户外游步道系统时,不可以忽略绿道更重要的意义应是将一些分散的生态节点用绿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生态、文化的系统,所利用、修复、保护的场地更多的应是城乡自然低洼地,如低洼的溪谷、河道两岸、滨水步道等。因此,绿道是多用途的,不同的地段,有不同的主导功能。在外围,生态功能突出一些;在城市,宜居功能和绿色出行功能更强一些。
由此不难看出,绿道的选线工作是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绿道必须有水元素,水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根本。”马向明强调,沿着江边、湖边,河边,并具备有一定绿量的线路是理想的绿道路径。例如颇受欢迎的广州滨江大道绿量充足,环境宜人,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之一。
“正如之前提到的,绿道不同于绿带,河流对于绿道更加重要。”唐艳红说,有河流就有湿地,湿地沿河而生,它们不适于建设,但却是绿道发展的机遇。绝大多数绿道都会经过诸如绿色区域、河流和溪流等水体自然流经的地段,它从土地延伸到河流,最后到达海洋。
此外,绿道的连通性也是专家们多次强调需要格外关注的要点。唐艳红表示,绿道的连通性不只是其作为一个系统要确保各个节点之间连接顺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连通性也能保证人们行走在绿道中获得连续的体验感,更是保障野生动物迁徙、水体流动、养分流动的重要特征。如果失去了连通性,这些过程与功能将不复存在,自然系统就会变得支离破碎。
马向明强调,实现绿道的休闲功能要有“单元”的概念,并以此来开展相关建设。他说,绿道应具备一定规模,包含多个单元,单元的设置方便人们随时进入或离开绿道系统,而不必从整个绿道的起点进入,再至终点离开。每个单元的长度可以是20公里或者30公里,该“体量”基本能让人们有一个比较适度的体验感,不会过于疲劳。
“使用者舒适性的连续非常重要,由此也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借道。”马向明补充道,一个使用单元内尽量不要出现借道,而要保证单元的慢行安全性和设施配套的独立性,这样才能让使用者获得完整的愉悦感,若出现迫不得已要和机动车共道时应通过物理方式对慢行径进行分隔。对此,唐艳红表示赞同,她认为绿道不该是一条笔直的路径,而应因势利导,从二维延伸,向三维空间发展,绕开动植物的栖息地,利用地上空间,如高架桥,或地下空间,如涵洞,在不干扰自然群落的同时,实现绿道的连续性。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设计细节不容小觑
绿道内部设施建设与民众需求脱节,也成为其最受诟病的地方。马向明指出,国内绿道建设与公共自行车运动结合紧密,其间关于公共自行车存放点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就值得商榷。“此种服务设施的需求很难捕捉,应结合使用者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而不要一开始就铺太大的摊子,否则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与资金,也会给后期管理带来负担。反到是洗手间这样的基础设施非常欠缺,难以满足公众需求。”马向明强调,不要给绿道附加太多功能,绿道不要太昂贵,不要太花哨,而应是可实施的、经济的,所以应提倡绿道的“本土化”。绿道是通向生态的一种途径,生态是最经济的,采用昂贵的手段去营造生态就大错特错了。此外,绿道景观设计一定要与环境产生呼应,提供最佳的体验经历,重要的是要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起维护生态的意识。
另外,目前国内绿道的建设对慢行道的建设热度很高,相比之下对绿道沿线的复绿工作明显不足,生态培育的相关工作还有待完善和提升。绿树成荫需要时间,人们也应给予足够的耐心。
绿道之路不会因“内伤”之痛而停滞,对于未来的绿道建设唐艳红也提出一些应该注意问题。首先,要控制绿色空间中的铺装量,不应只增不减,在项目规划报建时,需要对可渗透地面的百分比进行强制性规定,其实质与绿化率不同,由于雨洪管理,钢筋混凝土上的绿化不能涵养地下水,易兰在山东淄博文昌湖的项目实践中就采用可渗透的步行道,值得借鉴。同时科学计算百年暴雨时地表径流在建设用地范围内消化的时间,以减缓暴雨时市政管道排水高峰期的压力。另外,建设前后的地表径流对周边影响一般要求达到一致,不能过度破坏自然生态。
山东淄博文昌湖滨湖广场采用可渗透的地面铺装
栽植植被是绿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应从规划层面分析绿道范围内包括哪些线路,这些线路对环境影响有多大,现有植物是否能够满足功能需求。与常规绿化项目相比,绿道建设在选择植物材料时,更要强调乡土植物以及低养护植物,少用一年生观花植物品种,提倡多年生植物种类,不同习性的植物要科学配置,乔、灌、地被层次分明,快慢生植物合理搭配,进而形成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绿道是非常生态的理念,其生态性应在多方面得以体现。以停车场为例,除了要做成绿荫停车场,渗透铺装设计也必不可少。此外,停车场是绿道外的附属设施,不是必须在绿道范围内兴建。在没有条件建设大型停车场的地方,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互换或经由社区步道到达绿道主干道,即以实现便捷的可达性。
绿道建设不是大兴土木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从规划选线用地改造的强制性扶持,更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和公众对绿道真正意义及内涵的理解,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的理想栖居生活环境。
(以上图片涉及的项目均为ECOLAND易兰作品)
国外经典绿道案例
布法罗河散步道公园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场地因城市的发展,被多条公路桥所切断,噪音和灰尘使得滨水资源极其重要性被人们遗忘。作为布法罗河道整治项目的关键,该公园将河道看做宝贵的城市景观基础设施,在设计中结合排洪、生态修复、线性公园等用途,使河道重焕活力,并成为城市公共系统的重要部分。
茱比利绿道
2009年建于英国,具有60公里可供骑行者和步行者使用的绿道,将9大主要奥运场地、50个地铁站、450个旅游景点串联。据了解,其方案和行为包括完善的国家范围内的自行车道网络,其中有8条自行车道连通伦敦界内外伦敦范围的绿道网,成为与交通系统并驾齐驱的合作伙伴。